作者:吳佩 郭少雅 毛曉雅 來源:農民日報
3月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審議時關所作的重要講話,在代表委員中引發熱烈反響。代表委員紛紛表示,三農事業的發展,需要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每個人都要為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注入新活力、貢獻自己的新力量。
農業基礎地位不容忽視和動搖
“重視農業,夯實農業這個基礎,歷來是固本安民之要。”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將農業放在國民經濟的重要位置,將其視為立國之本。多年來,我國用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農業、農村、農民作出了重大貢獻。
“總書記的這幾句話,表明了對農業的高度重視。對我們農民是一種激勵和鼓舞。”全國人大代表、廣西田陽縣那滿鎮新立村黨總支部書記羅朝陽對記者深情地說,“農民這個群體,一直默默地為國家發展作著自己的貢獻。在今天的改革發展過程中,任何人都不能忘記農民。我們希望,將來能有更多人關注農業農村、關心農民。”
“中國能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靠的是農業這個基礎,是全中國人不餓肚子。從饑餓到吃飽再到吃好,這個過程太不容易了。我們有了扎實的糧食和農產品的物質基礎,才能讓城市、讓工業發展得更快更好,才能繼續深化改革、推動經濟發展。”全國政協委員牛盾表示,農民和農業支持了國家的城鎮化、工業化建設,農業的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
從“三權分置”到“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農業改革正在大刀闊斧地進行,“科技創新聯盟”“互聯網+現代農業”“新型職業農民”“一二三產融合”等創新不斷涌現,三農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期,農民紅利可期。
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需群策群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審議時提出,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我們來說,就是要調整種植結構了。”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總農藝師趙治海常年研究小米育種,他告訴記者:“未來在鐮刀彎農牧交錯帶發展谷子產業,可能是實現農民收入、環境保護、生態維護多方面平衡的一個有效途徑。一方面,它們可以作為優質飼草和經濟作物供應市場,另一方面谷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主糧,保證糧食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加強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的供給”也是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北大倉集團董事長隋熙明這幾年一直思考的問題:“黑龍江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如何將黑土地上的綠色產業做大做強,我認為應當加大食品加工業向糧食主產區集中擺放的力度,在糧食主產區發展糧食精深加工,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問題,是實現農村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有效路徑。”
脫貧攻堅要像繡花一樣精細
“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是我們黨立下的軍令狀。”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貧困群眾。“扶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做出的一個承諾。在湘西十八洞村,習總書記講到精準扶貧,我也一直牢記在心。”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說,精準扶貧關鍵要進一步發展農業產業,讓農民參與到市場需要的農產品,也包括其他產品的開發上。“讓農民既有土地的收入,又有勞動的收入,加入合作社以后又有新進的收入,這樣農民的脫貧才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