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穗常常給農戶帶來不小的損失,主要是由病害、蟲害和氣候等幾方面因素所導致,其中病害最為嚴重。
水稻白穗病,水稻在抽穗過程中或者抽穗后一段時間內,稻穗發育終止,莖稈組織中無法繼續輸送水分和養分到穗部,稻穗因失水產生的谷殼顏色發白。在水稻生長發育過程中,正確識別才能防治和減少水稻白穗的發生。
一、病害造成的白穗
病害引起白穗主要是稻瘟病、紋枯病、惡苗病等。
1、稻瘟病:造成水稻白穗的稻瘟病主要有節瘟、穗莖瘟、枝梗瘟和谷粒瘟。在水稻孕穗至抽穗期,遇到連陰雨天氣,病害容易暴發流行。發病初期在稻節、穗頸部、枝梗上產生褐色或黑褐色小點,如果氣候條件適宜,病斑擴大出現灰綠色霉層,易形成白穗。
2、紋枯病:初發病時,在水稻基部的葉鞘上產生灰綠色的病斑。一般污水灌溉、生長茂盛及老稻田紋枯病發生較重,如遇上高溫高濕天氣,抽穗期易造成“冒穿”形成白穗。
3、惡苗病:田間的表現癥狀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徒長型病株,植株細高,葉窄,葉片淡綠色,高出健株 1/3 左右;另一種是非徒長性病株 , 發病初期病株下部葉片發黃,莖基部莖節上長出倒生根,嚴重的病株不抽穗,發病輕的病株提前抽穗,穗短小,籽粒不實,易造成白穗。
二、蟲害引起白穗
1、螟蟲為害。水稻鉆心蟲(大螟、二化螟、三化螟)是引起水稻白穗的一大類害蟲,在孕穗和齊穗之前鉆心蟲為害都會造成白穗,穗莖變枯,易拔起。
2、稻飛虱為害。稻飛虱以成蟲,若蟲群集于稻叢基本,危害嚴重時稻叢基部發黑,整株枯死,田間常出現”黃塘“現象,甚至成片枯死。孕穗期,抽穗期水稻受害,葉黃株矮,稻莖變黑發臭,抽不出穗,或者抽出的穗呈褐色,粒多空癟,甚至成為半枯穗和白穗。
三、氣候因素引起白穗
1、高溫熱害。水稻抽穗前后10天對溫度特別敏感,孕穗期如遇35℃以上持續高溫,會造成花器發育不全,花粉發育不良,活力下降;抽穗揚花期如遇35℃以上高溫,就會影響花粉管伸長,導致不能受精而形成空秕粒即“花而不實”, 在恒溫38℃下抽穗的水稻全部不結實,高溫還能直接殺死花粉;實踐表明,在水稻開花期,35℃以上高溫持續1小時,就會引起穎花的嚴重不育,其中正在開放的花朵受害最大。
2、低溫。在拔節孕穗期,連續出現5—6天低溫天氣,最低溫度在15℃以下時,易形成白穗。特別是抽穗揚花期,遇到階段低溫,產生障礙性冷害。若日平均最低氣溫低于18℃,日均最高氣溫低于21℃ 時,開花減少,授粉受阻,形成大量白穗。
3、干旱。當抽穗開花期嚴重干旱缺水,相對濕度低于50%以下時,也可能導致白穗的形成。
四、防治措施
1、選擇高產抗病品種
選用高產抗病品種,同時做好種子處理,培育壯苗,提高抗病能力。
2、合理施肥
施肥掌握的原則是控氮、增磷、補鉀、調鋅,特別是氮肥施用過多的田塊紋枯病、稻飛虱、稻瘟病等發生較重。
分蘗肥用稼好秧保姆,既可以促進分蘗,降低株高,還可以補充微量元素,防止水稻缺素癥;葉面噴施千斤頂,既可壯稈促粒,又可提高水稻抗病蟲能力。
3、科學管水
插秧后3 ~ 4天適當加深水層,如遇低溫、大風天氣,以不沒頂為原則,達到緩苗快,培育壯苗的目的。
分蘗前期保持淺水層,水深 3 ~ 5cm,根據品種長勢,在每畝總莖數達到計劃畝穗數時進行曬田。孕穗期需要充足的水分,稻田應保持2~3寸水層,確保穗大粒多,預防高溫熱害。
灌漿至乳熟期間,采取干干濕濕,要以濕為主的方法,就是灌一次淺水后自然干后過一天再灌水,乳熟期間灌淺水后落干,三天后再灌一次水,乳熟末期以灌“跑馬水”為主,邊灌邊排。
4、及時防治病蟲害。
稻瘟病、紋枯病、白葉枯病需要及時用藥預防;螟蟲、稻飛虱,均在蟲情發生初期進行防治。病蟲害防治原則是:預防為主,切勿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