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稻倒伏有哪些類型?
根據倒伏的形態,水稻倒伏可分為“莖彎倒”、“莖折倒”和“淺根倒”三種類型。
二、發生水稻倒伏有哪些原因?
分析水稻倒伏時,歸根于如肥水管理、種植密度等這些可能致使水稻倒伏的原因,可并不全面。水稻倒伏雖與大風雨天氣有關,但本質上還是水稻抗倒伏能力差造成的,這亦是水稻倒伏的原因所在。
(1)水稻品種因素:不同類型水稻品種抗倒伏能力不同。植株高度、莖稈強度、穗部性狀影響水稻抗倒伏能力。
●水稻穗位于植株頂端,植株高度越高,抗倒性差,植株高度在70~90cm的品種,抗倒能力較強,高于90cm的抗倒性差。
●水稻莖稈強度由莖稈質地,決定水稻的組織間、細胞間排列緊密,細胞中硅、鉀鈣含量高,莖稈堅硬,抗倒能力就強;反之就弱,易發生倒伏。
●穗型、穗粒數、粒重不同,抗倒性不同。大穗型品種容易發生倒伏,散穗型品種更易受風雨影響,抗倒性差;緊穗型中小穗的穗數型品種抗倒性較強。
(2)施肥因素:施肥不當是水稻發生倒伏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施肥對水稻倒伏的影響包括施氮肥量、施氮肥時期和施肥的氮磷鉀比例三個方面。
●施氮肥量越高,越容易倒伏,水稻氮肥施用量在250kg/公頃左右,倒伏發生的可能性要小;在此基礎上增加氮肥時,倒伏發生的可能性大。
●施用氮肥時期不合理也容易造成水稻倒伏。氮肥用于幼穗分化前,而后期很少或基本不施肥,造成水稻前期營養過剩、后期脫肥早衰,容易引起倒伏而減產。
●水稻施肥氮、磷、鉀比例不合理也易發生倒伏,主要是氮肥比例高,鉀肥比例低。
(3)病蟲草害因素:水稻發生病害、蟲害、草害都能造成倒伏。
●影響水稻倒伏的主要病害是稻瘟病、紋枯病,發生穗頸瘟可造成水稻莖稈倒伏,發生枝梗瘟可造成稻穗折斷減產。
●蟲害如稻水象甲、福壽螺等可造成水稻莖稈損傷,發生倒伏。
●水田雜草多,發生草荒,雜草與水稻爭光、爭肥,影響田間通風,使水稻徒長莖細莖高,易倒伏。
(4)自然環境因素:主要包括田間小氣候、地理位置和生育后期天氣情況等方面。利于倒伏的田間小氣候,其形成取決于插秧密度、插秧深度、施肥均勻度、耕翻深度等。
●栽插密度大,群體郁閉,插秧深度深,分蘗節位高,導致植株高度增高,易發生倒伏。
●施肥不勻,局部肥量大等也都會造成倒伏。
●土質疏松,肥水條件好,植株長勢過度繁茂,根系土壤不牢固,也會發生倒伏。
●部分地塊處于風口地帶,風力過大而造成水稻倒伏。
●因耕層草炭含量過高,水稻根系土壤穩固能力差而造成倒伏。
●在水稻灌漿至成熟期,若遇大風、強降水天氣,也會導致水稻倒伏。
三、預防倒伏的措施有哪些?在孕穗抽穗期怎么提前防止?
●對于種植密度過大的田塊,倒伏機會也多,尤其是直播稻田,要搞好生長調控,縮短莖節間長度,使水稻重心降低,莖稈健壯,根系發達,提高抗倒性。
●合理施肥,尤其要注重施穗肥穗穗歡10gk/畝,增強水稻抗倒性。氮肥不宜施用過多、過晚,以免倒伏。
●對于深泥田、爛泥田多曬、早曬、重曬,曬至腳踩不陷泥、田間開裂為度。淺沙田則勤曬、輕曬、多次擱水。
●搞好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杜絕因害成災。6月是晴熱高溫與大雨暴雨輪番登場的天氣,極有利于“兩遷”害蟲繼續遷入,外地蟲源與本地蟲源混合發生,使得田間稻飛虱蟲量持續增加;二化螟在部分地區已暴發;早稻紋枯病進入垂直擴展階段,發生面積增加,發生程度加重;早稻葉瘟趨于穩定,穗頸瘟在老病區繼續流行為害;預防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工作不能放松。
●暴雨來臨時,要開溝排水,使田泥不發軟,并常觀察動態。一旦有倒伏,可以人為扶起來,2-3蔸一叢并用稻草攔腰扎穩。
水稻倒伏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所以在生產中應綜合應用技術,不能光依賴某一個措施期許達到理想效果,重點要在品種選擇、肥水管理、生長調控上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