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大不打小
就是要等到雜草長到一定時期再開始用藥,如果雜草較小時用藥,雜草接觸藥液的面積變小,不利于雜草的死亡,最明顯的情況就是反彈或者效果不好。
但是雜草也不要過大,過大的話,抗性增強,需要加量。一般情況下,雜草在2~4葉期時用藥最好。
二、打密不打稀
這句話又是啥意思?打藥時不要因為地里剛長出來一小部分雜草就開始施藥,這樣做的后果就是過個半月左右,發現地里雜草越來越多,比打藥之前還要多,這是咋回事?
如果雜草過稀,藥液大部分都打在了地面上,然后揮發,過了幾天,雜草慢慢長出,等于前幾天打的藥完全沒作用,還得重新打一遍。
所以,等雜草長出差不多了,有點密的情況下再去打藥,這里說的密,不是大。
三、打濕不打干
最后一點又是啥意思?其實是看地里的墑情,地里墑情不好,天氣比較干旱時,盡量不打藥。
為啥?地里干旱,雜草缺水,為了保持水分,會讓其毛孔關閉,這樣的話,藥液打上去,也吸收不了多少,導致藥效一般,雜草不死的情況。
那么有人說了,雜草已經2~4葉,而且還比較密,這時候干旱的話,我如果不打藥,不是錯過最佳時期了?
這個問題是實際生產中經常遇到的,有2種方法解決,一是灌溉澆水,二是在打藥時多打水,加大用水量,但是總體的藥液濃度不能降低。
注意事項:
兌藥液時勿用渾濁水,且最好使用二次稀釋法,使藥滴分散均勻。
噴霧器霧化要適度,霧滴過大,葉面分布展著不好,且易滾落;霧滴過小,蒸發作用明顯,藥效損失。
避開露水未干和雨前施藥。
影響除草劑藥效的外因
土壤類型:包括土壤組成,酸堿性等。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越高,藥劑吸附得越多,因此不同土壤,使用除草劑的藥量也不一樣,土壤的酸堿性對于除草劑的穩定性以及植物對藥劑的敏感性都有影響。
土壤濕度:它對于藥效的影響也比較大,如西馬津等在比較潮濕條件下藥效易發揮,若土壤干燥使用拉索效果好。
氣溫:氣溫影響藥劑滲入及傳導速度,從而影響藥效,一般氣溫在20℃以上使用除草劑效果較好。
空氣濕度:用藥時空氣干燥,雜草氣孔關閉,藥效低,反之亦然。
土壤微生物:長期使用單一的除草劑,土壤中分解此種藥劑的微生物增加,從而縮短殘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