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早衰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2019-08-31 瀏覽[1568]次
近年,水稻乳熟期發生劍葉枯黃、葉尖枯死的早衰現象較為普遍,對水稻產量和品質產生很大的影響。水稻發生早衰,減產可達到15%~28%,給稻農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在水稻成熟期進行預防。延長水稻功能葉的壽命,能起到十分可觀的增產效果。
一、水稻的早衰現象
早衰有生理性早衰和病理性早衰2種。生理性早衰主要由水稻生長環境不良和品種自身特性所引起;病理性早衰主要由紋枯病、稻瘟病、小粒菌核病、稻飛虱等病蟲害引起。水稻早衰在抽穗后到成熟期間呈現莖葉枯萎、未老先衰,致使籽粒充實不良、癟谷增多而減產。其特征為:早衰稻株嚴重時葉色枯黃,葉片尖端灰白色,薄而彎曲,遠看一片焦枯。根系生長衰弱,在土壤通氣性差的田塊還有黑根發生。
二、水稻早衰的原因分析
1、栽培措施不當。特別是地邊、地角年年不能進行耕翻的地塊,土壤板結,通透性差,根系發育不良;并因吸肥保肥力低和鐵、錳等元素極易淋溶,生育后期易出現斷肥而早衰。在栽培措施上,如栽植密度過大,個體植株生育細弱,氮肥施量過多,而磷、鉀及微肥相對供應不足;長期進行淹灌,不落干通氣;鹽堿瘠薄地根系發育不良;收獲前撒水過早以及晚熟品種遲栽和管理不當等,都可導致早衰的發生。
2、土壤因素。地勢低洼,通氣不良,使土壤中有害的還原性物質如硫化氫、乳酸、過量的Fe2+等積聚,危害根系的生理機能。降低根系活力,嚴重時發生黑根甚至根腐;土壤瘠薄缺乏某種元素,耕層淺,肥力低,滿足不了作物對養分的需求等都易發生早衰。
3、品種因素。據調查,一般矮稈、早熟品種容易出現早衰,因為矮稈品種的通氣組織通常不如高稈品種發達;早衰與葉片壽命長短有關,葉片壽命長短又與葉片厚薄有關,一般早熟品種后期生長的葉片比晚熟品種薄、壽命短,因而早熟品種容易早衰。
4、氣候因素。在水稻灌漿期間。氣溫偏低或日照時數過少,則同化物質的生成和轉移速度大大減慢,在9月水稻灌漿階段如遇5-6℃低溫,對耐寒力較差的品種或根系發育不良的植株即呈現變色而早衰。
三、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種植密度越密水稻后期衰老越快,適當稀植有利于水稻后期的抗衰老。在常規栽培條件下,采用適宜的寬行窄株可達到比較好的效果。
2、改良土壤。(1)對于地下水位高的低洼地,要修建排水工程,加強和創造滲透條件;(2)大量增施有機肥,提倡種植綠肥、稻草回田:(3)對粘質田加砂、砂質田加泥。
3、培育壯秧。大力提倡推廣旱育秧,稀播勻播,施足底肥。加強管理。旱育秧與水秧相比,可提高葉綠素含量、功能葉片的活性和根系活力,延緩水稻功能葉衰老。促進后期對水分和營養的吸收和同化產物的積累及運輸。
4、使用生長調節劑。在水稻抽穗10%、50%和80%時,噴施千斤頂(穗穗歡)2-3次。能延緩功能葉衰老、增強光合能力、提高結實率、增加粒重,獲得顯著的增產效果。
5、加強田管。水稻生育前期,采取合理淺灌,提高水溫,排水曬田,及早中耕追肥等措施,都能提高土壤通透性,促進發生新根;正常天氣,抽穗揚花及灌漿期要保持淺水層,促進成熟。對于土質粘重、通氣性差的田塊,一般宜采用間隙灌溉。即灌一次淺水,2~3 d自然落干,濕潤1-2 d后再上新水,以解決水氣矛盾。科學施肥強調控制施肥總量,講究分施技巧。根據施肥水平試驗結果,產量12 t/hm2水稻的施氮量為229.5 kg/hm2,相當于生產100 kg稻谷需氮量為1.9 kg,氮、磷、鉀比例為1:0.5:1。按此指標,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鉀肥作接力肥和促花肥分施,氮肥按3:3:1:2:1作基肥、促蘗肥、平衡肥、促花肥、保花肥分施。降低基肥中的施用比例,適當增加促花肥和;ǚ实氖┯帽壤,有利于提高水稻后期功能葉葉綠素含量,顯著提高水稻后期的根系活力,從而維持較高的光合速率,保證充足的“源”,為籽粒灌漿提供重要的物質基礎,能起到后期防早衰的效果。
6、病蟲害防治。消滅初侵染源,翻耕整地時,結合防治紋枯病,撈除浮渣,消滅越冬菌核。并做好種子消毒工作,用25%使百克2 000倍液浸種24 h老病區或雜交稻種植集中區,或水稻在抽穗揚花遇到雨日多、濕度大的天氣,應在孕穗末期至破口期前5-7 d及時噴藥防治,一般用30%愛苗乳油2 000倍液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