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常見病蟲害癥狀及防治辦法
2022-06-13 瀏覽[1098]次
癥狀:
苗期植株表現為纖細瘦弱,葉稍拉長,比健康株高出近1/3,色淡葉片較窄,根系發育不良。大部分苗期枯死,大部分移栽后25天內枯死。從水稻苗期到抽穗期均會發生。節間顯著伸長,節部彎曲,變淡褐色,在節生出許多倒生須根。一般在抽穗干枯死,部分輕癥能抽穗,但穗小粒少,或成白穗,谷粒受害不飽滿,在穎殼上生霉層。
防治方法:
1、播種前拌種,能夠有效預防惡苗病;2、移栽后發生惡苗病,打藥時避開發病區域,先打植株健康區域,隨后拔出發病區域水稻,即可有效阻斷病菌侵染、蔓延。
發病規律:
病菌最適合發病溫度在25度-28度,濕度高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飛散和萌發;長期灌深水或者干旱,偏施或遲施氮肥,均易誘發稻瘟病發生。
預防措施:
底肥足,追肥早,增施鉀肥,后期避免單一施用尿素,田間以濕潤為主,適時曬田增強植株抗病力。
紋枯病危害:
輕者影響谷粒灌漿,重者引起植株枯萎倒伏,不能抽穗或者枯孕穗,一般減產10%-20%,嚴重減產50%以上。其次引起水稻葉鞘枯和葉枯使結實率低,秕谷率增加,粒重下降。
癥狀:
水稻紋枯病是一種高溫高濕病害,一般在分蘗盛期發病。防治方法:底肥施足,早追肥,不可偏施氮肥,使水稻前期不披葉,中期不徒長,后期不貪青。抓住時間分蘗后期施藥防治時間最佳。
癥狀:
主要危害葉片、葉鞘,病斑初期顯暗綠色水漬狀半透明小點,后變成黃褐色細條狀或短線狀條斑。病斑表面分泌出露珠狀的黃色菌膿,干結后呈現黃色樹膠狀小粒。病情嚴重時葉片卷曲,同時引起稻株早期死亡或植株不能抽穗,即使抽穗結實,秕谷增多,千粒重降低,減產。
發病原因:
1、長期灌深水;2、田間高溫高濕,光照不足,無法烤田;3、排水不暢;4、品種不抗病;
發病規律:
同品種不同播期發病有差異,雜交稻重于常規稻,粳稻重于秈稻,晚稻重于中稻,中稻重于旱稻。孕穗期低溫,多雨日照少,出穗后溫度高,濕度大,發病多且重。最適合發病溫度:26-28度。尤其是抽穗揚花期雨水多的情況下。
防治措施:
1、合理使用氮磷鉀,不能偏施氮肥;2、破口前5到7天最佳防治時間。齊穗后再噴施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