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是糧食生產經營的主體,也是糧食儲藏的主體。我國每年約有5000億斤糧食階段性儲存在農戶手中,但是,由于儲藏條件差、技術水平落后、儲糧裝具簡陋、不掌握科學儲糧知識等原因,農戶儲糧造成的糧食損失率約為8%,每年儲糧損失高達400億斤,占到全年糧食損失的一半以上。改善農戶儲糧條件,不僅有利于減少農戶儲糧損失,而且有利于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減少糧食產后損失,首要的舉措就是改變農戶儲糧方式。2007年以來,我國推行農戶科學儲糧工程,為農戶發放新型儲糧裝具,目前已累計為全國26個省份配置817萬套新型儲糧裝具,使受益農戶的儲糧損失率平均下降6%,每年能為這些農戶減少儲糧損失90萬噸。
然而,我國農戶數量龐大,全國種糧農戶有2.1億戶,已實施農戶科學儲糧專項的農戶不足3%,產后晾曬整理和儲存損失依然很大,減少農戶儲糧損失任重而道遠。
隨著土地規模化經營發展和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專業大戶的興起,他們的儲糧規模越來越大,每到糧食收獲季節,因為沒有良好的糧食倉儲設施,面臨的儲糧損失也不少。有的家庭農場主為了減少糧食產后損失,在新糧集中上市價格下跌的情況下,不得不把糧食賣掉,嚴重影響種糧收益。如果有糧食倉儲設施存糧,等到價格上漲時出售,種糧收益會更好。現在的科學儲糧倉倉容小,不能滿足種糧大戶。
現在國家明確,鼓勵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糧食倉儲設施,對于種糧大戶來說,這無疑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