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欧美,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不卡在线视频二区三区,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農業新聞

首頁 > 新聞中心 > 農業新聞

水稻赤枯病成因與防控措施
2017-05-23  瀏覽[3586]次

          赤枯病俗稱鐵銹稻,是水稻的一種生理性病害,主要影響水稻的正常生長發育,生育期推遲,分蘗減少,穗小粒少,一般減產10-20%,嚴重的可達30%以上。

一、癥狀特征 
    病害一般多于水稻分蘗初期開始發生,分蘗盛期達到發病高峰。受害植株矮小,分蘗少而小,心葉窄挺,老葉黃化。初期葉片略呈暗綠色或深綠色,隨后基部老葉尖端先出現褐色小點,病斑進一步發展,成為大小不等的不規則形鐵銹狀斑點,病斑逐漸增多、擴大,葉片由葉尖向基部變褐枯死,由下部葉片高上部葉片蔓延,嚴重的全株只留下少數新葉保持綠色,遠望似火燒狀,葉鞘發病和葉片相似,產生赤褐色小斑點,以后枯死。拔取病株,可見根部老化、發黃,呈赤褐色、軟腐狀,白根極少,嚴重的變黑腐爛,植株僵苗不發。

二、發生原因 
    赤枯病是土壤環境、栽培管理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發病內因主要是稻株缺鉀。鉀主要以水溶性的形態存在,在秧苗體內具有高度的移動性。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秧苗根系對鉀的吸收減少,營養比例失調,鉀、氮平衡被打破,稻株體內鉀含量不足,秧苗基部老葉中的鉀轉移到新生葉片中再利用,而下部老葉則表現出褐色的銹斑。 

A、天氣條件:7月份,大面積水稻處于分蘗期,機插秧等分蘗盛期在7月10日左右,直播稻、麥套稻分蘗盛期在7月20日左右,正是易感赤枯病的生育期。盛夏不熱,氣溫低,降雨少,長時間的低溫寡照造成稻田水溫、土溫低,根系發育不良,水稻吸收鉀等營養元素的能力降低,誘發赤枯病。

B、栽培管理:低洼積水,長期深灌,水漿管理不當,土壤通透性差,長期缺氧,還原性強,產生大量的有毒物質(H2S等),毒害根系(根赤褐色,白根少,老根變黑腐爛,有惡臭味),降低稻株活力;秸稈全量還田的田塊,秸稈在腐熟過程中與稻株爭奪氮素,加之在無氧條件下腐爛,產生大量的有毒物質,若水漿管理措施不到位,特別干濕交替管理措施跟不上,有毒物質不能及時排出,將聚集于稻株根部,毒害根系,影響根系生長,最終導致病害發生;麥套稻田秸稈還田量少,且多在田間溝中腐熟,處于有氧狀態,有毒物質產生少,再加上水管措施及時到位,發病輕。 

三、防控措施

    赤枯病必須堅持綜合防控,以預防為主,已發病田塊應依據不同發生類型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針對性的防治。 
A、精耕細作,改良土壤。通過加深耕作層,促進土壤熟化,避免連續的免耕、套種;改造低產田,對排水不良的爛泥田,要進行改土,整治排灌系統;前茬收獲后及時耕翻曬垡,提高土壤的熟化程度,提高土壤通透性。 
B、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適時播栽,加強水漿管理,淺水活棵,促進早發;平衡施肥,多施腐熟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干濕交替,適時擱田,培育壯苗;秸稈還田的田塊,應適當加大基肥量,基、蘗肥比調為6:4,氮素適當前移,以加速秸稈的腐爛,加強水層管理,以水調氣,以水調肥。 
C、加強分類指導,及早控制發病。對缺鉀田塊,應補施鉀肥,適當追施速效氮肥;有機質過多的發酵田塊,應立即排水露田;低溫陰雨期間,應及時排水,干濕交替管理,防止長期深灌。對已發病田塊,一是適當增施鉀肥畝用10公斤穗穗歡;二是適當露田,堅持“淺―濕-干”的水漿管理模式,脫水露田,增加土壤通氣性,增加根系活力,促發新根,提高根系的吸鉀能力;三是噴施葉面肥料,對發病的田塊于傍晚時均勻噴施稼好千斤頂,促進秧苗快速轉化。 

鄂公網安備 42011102003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