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農產品質量安全,提高農業的利潤增長能力,轉型要因地制宜,分類推進,量力而行。
民以食為天。對農業來講,種糧抓糧始終是第一位的。近年來,強農惠農政策極大地激發了億萬農民種糧積極性,我國糧食生產從新世紀初年開始不斷取得豐收,去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2324億斤。
但是,現階段我國糧食生產基本上還是“吃飯農業”。一方面,保持谷物基本自給和口糧絕對安全;另一方面,農民種糧收入雖然年年增長,但是同打工收入相比,比較效益還是低。當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由于流轉了耕地,有一定的規模,所以種糧收入比較可觀。
“吃飯農業”,顧名思義就是通過種糧,基本滿足吃飯需求。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糧農自覺地投身于“吃飯農業”向“經濟農業”的轉型。這是中國當代農業向著新高度轉型的一個征兆,這種轉型,必須因地制宜,分類推進,量力而行。
“經濟農業”不同于“吃飯農業”,首先在于追求農業生產方式的不斷創新。最近浙江省推出了“新農人”行動計劃,在未來3年內將培育30名農業創業創新領軍人物,這部分人最高可申請1500萬元的財政補助。此外,浙江農業信貸擔保公司還將為每個項目提供最高1500萬元的政策性信貸額度擔保。推出“含金量”如此高的政策,在于通過創新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投入和管理模式,針對當前農業中“新農人”這一核心競爭力不足的問題,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爭取在現代農業誰來引領、誰來經營等諸多困局上有所突破。
適應市場需求,謀劃比較效益更高的結構調整。農產品一出大田,就面臨著國內競爭和國際競爭,沒有特色、沒有品質的大眾化農產品,自然比較效益就低些。因為玉米價格下跌,吉林省蛟河市新站鎮五家子村種糧大戶黃金太萌生了結構調整的想法。他今年在自己的家庭農場把玉米種植面積減下來,種植軟棗子。這種果樹5年后進入盛果期,每畝純收入能到2萬元。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更加注重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和生態保育,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實現農業節本增效,節約增收。今年三夏大忙季節,各地大力推廣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模式,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加快發展節水農業。全國小麥節水品種面積擴大到4000萬畝,比上年增加2000多萬畝。
打造更多的農業品牌,提升農業競爭力。農業品牌創建成為當前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關鍵一環,中央一號文件連續三年對農業品牌建設提出明確要求。創建品牌應重點抓好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建設,實施分類指導。各類新型經營主體都想著打好自己的牌子,從龍井茶到五常大米,從金華火腿到蒙自石榴,大大小小,林林總總,農業品牌化正如火如荼。
應當看到,“經濟農業”必須突出農產品質量安全,必須提高農業的利潤增長能力,前者是基礎,后者是結果。農產品質量安全關系著民生,盡管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穩中向好,但問題和風險隱患仍然存在,必須牢牢地把農產品安全扛在肩上,須臾不能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