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不少農民朋友反映水稻生長后期“不低頭”、稻穗“鷹鉤嘴”的現象日漸增多。那么何謂“不低頭”和“鷹鉤嘴”呢?其實就是水稻灌漿期,籽粒沉實的時候,那些病穗因為沒有授粉而不灌漿結實。
這種現象,實際上就是水稻旱青立病,是水稻的一種生理性病害,是水稻生長過程中新的疑難雜癥。常見于安徽、湖北和河南信陽等淮河流域,以及江西北部區域,且該病害有逐年擴大、加重的趨勢。此病前期幾乎沒有征兆,孕穗末期才突然發生。收獲時沒有收成,而這時已無挽救措施。連續多天的高溫干旱會導致這種病情發生更嚴重。
一、旱青立的主要癥狀有哪些?
1、前期生長正常,在孕穗末期突然發生,抽穗期表現明顯;
2、植株有的不能抽穗,有的不能孕穗,已抽穗的不能灌漿結實,即使能結實也只是小青粒;
3、孕穗時剝查穎殼已張開,外穎比內穎長,彎曲,不能閉合,穎殼呈鳥嘴狀;
4、穎殼沒有發育,有的一段段只有穎殼,沒有護穎,有高節位分枝(第3、4節);
5、根部有倒生根。
二、旱青立的發病規律
與水旱情況有關:發病田塊一般多發生于新開墾或旱改水的稻田,經常實行水旱輪作的沙性田也有發生;老旱田廂面發生較輕,田溝邊發生較重,田中間發病與老旱田廂溝平行呈條帶狀分布;新平整的溝渠地段發生較重;灌水口附近發生較重,遠離灌水口的地方發生較輕。
與禾苗長勢有關:同一田塊,氮肥足、長勢嫩綠的地方發生嚴重,長勢差的地方發生較輕。
與作物品種有關:一般來說不同品種間存在差異,早熟品種發病少,晚熟品種發病較多。在抽穗期相同的品種中,秈稻、糯稻較粳稻發生嚴重。旱青立病在粳稻中發生較小。
三、旱青立病的發病原因和機理
原因 一:與土壤養分失調及水分供應急劇變化有關。農民施肥習慣是重氮、磷,而輕鉀、鋅,重化肥而輕有機肥,使土壤養分嚴重失調,鋅鉀含量不足。磷與鋅有拮抗,硫與砷有拮抗,而在土壤中,砷以砷酸形式存在,旱作物時不致引起農作物中毒,水田由于灌深水,在淹水條件下砷酸變成亞砷酸具有很強毒性,當旱改水又長期淹水時,砷的活性變強。水稻一生中最易發生旱青立的時期依次為: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蘗期、穎花分化期、抽穗開花期。只要在這三個易發病生育期,偶遇土壤水分不足,土壤含水量降低到60%~70%的范圍內,如再遇突然灌水,而該田土壤有機質又較豐富,植株得水后,營養生長急劇旺盛起來,從而使已遭干旱影響的稻穗更加不正常,而出現旱立青。
原因二:土壤有機質含量低,營養元素缺乏。旱青立病常常在旱改水田塊發生嚴重,原因主要是旱改水田的有機質含量比較低、除草劑殘留嚴重,鉀、鋅等營養元素嚴重缺乏,同時砷、銅等活性增強。還有長期過量偏施化肥、易漏的“跑水、跑土、跑肥”三跑田,也容易導致旱青立病的嚴重發生。
原因三:與水中的至污因子有關。據有關資料數據分析,水稻生長收獲時出現的穎殼畸形、不結實乃至絕收的現象,主要受水中的至污因子如強酸性、重金屬殘留及三氯乙醛等物質的影響。
原因四:藥害。稻田不當施用多效唑等植物調節劑或2甲4氯鈉等激素型除草劑,特別在水稻拔節后過量用藥,易造成水稻穎殼畸形。
原因五:秧苗弱,田間管理不到位。旱青立病的發生輕重與秧苗長勢密切相關。凡是秧苗素質差,大叢密植,通風透光差的,或水漿管理不善,未及時擱田,根系沒有旺發深扎的,或地下水位高,耕耙過細,長期偏施氮肥,引起土壤淀漿板結,活性鐵缺乏,黑根多、病蟲害發生嚴重的田塊均會導致稻株長勢差, 抗逆力弱,旱青立病發生嚴重。綜上所述,水稻旱立青病的發生主要是由于施肥不平衡和灌水不合理引起的。部分田塊是由當地灌溉水質因素和藥害原因造成的。
四、如何防治水稻旱青立病?
1.改良土壤,增加土壤團粒結構。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團粒結構,降低有毒物質的活性,提高水稻解毒能力。整地時畝施40~50公斤生石灰或土壤調理劑,調節土壤酸度。既可提高水稻根系活性,又能提高對水肥的吸收能力。
2.科學用水。“旱改水”田塊地勢往往較高,前期易缺水受旱,應提早(幼穗分化期之前)建立水層,降低土壤中砷化物的濃度,使之提前釋放,避免突然在孕穗期建立水層,因為此時水稻對砷化物極其敏感,易中毒不結實。
3.增施含硫元素的肥料。在“旱改水”田塊,施基肥時注意減少氮、磷肥的使用量,鉀肥宜選用硫酸鉀。
4.加強栽培管理,巧施底肥和葉面肥。育秧適當稀播壯種,提高秧苗素質,多施有機肥,施足基肥,注意配合施用含鋅的中微量元素肥料,早施追肥,防止前期“瘋長”,后期“脫肥”,做到“夠苗擱田”。嚴防擱田過遲以及加強病蟲害防治,提高稻株抗逆性。在水稻破口期、始穗期、齊穗期各噴施一次含磷鉀的葉面肥,可以起到較好的防病、增產效果。
5.改種粳稻品種。秈稻、糯稻較粳稻發生嚴重。旱青立病在粳稻中發生較小。
6.改變耕作制度。旱地種稻易受旱災威脅,而且容易造成缺鋅和錳中毒、硼中毒、砷中毒。常年發生砷中毒的田塊宜改種蔬菜、玉米、甘薯等秋熟作物,不種水稻,趨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