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欧美,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不卡在线视频二区三区,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時政要聞

首頁 > 新聞中心 > 時政要聞

為種業發展注入不竭的創新動力
2017-03-06  瀏覽[1675]次
                                                 作者:莫志超  來源:農民日報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在一年一度的春耕春播全面展開之際,由農民日報社和中國種子協會共同主辦,愛種網承辦的“中國三農發展大會·種業創新論壇”2月24日在北京舉行。部分農業大市領導、骨干種子企業代表、種植大戶等與“種業大咖”們一同探討種業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的創新發展之道。                                                                                                                                                                                                                                          ——編者

  縱觀我國民族種業及西方發達國家種業的發展歷程,種業已成為農業先進科技的載體,創新注定是種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對新形勢,種業如何通過創新趁勢而上,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實現民族種業的突破?在2月24日舉行的“中國三農發展大會·種業創新論壇”上,與會代表就此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針對新形勢提出新對策

  當前,全球種業發展呈現出新特點、新態勢。與會專家代表一致認為,種業的科技進步日益加快,各國種子創新能力都在提升,全球種業正從“小而散”的局面向規模化、集約化轉變。在全球種業的競爭格局中,種子企業發揮的作用越發明顯,種企日益成為現代種業創新的主體,種業運營的轉型升級逐漸加快,品種研發、加工推廣已不再是單個環節,“育繁推一體化”正成為種企共同的發展目標。由此,現代種業的功能和內涵也在不斷豐富和完善。既要提高產量,解決供應問題,又要考慮節能增效,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還要實現種業與產業鏈上下游更好的銜接。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農業建設加快推進,現代種業建設納入到“十三五規劃”,種業發展有了重大制度性安排。新修訂的《種子法》,為種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環境。但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我國種業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還有一定差距,種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有待提升,種企的規模和競爭力稍顯落后,我國種業在全球的話語權仍待提高。種業肩負著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必須轉變思路,建設適應現代市場需求和綠色發展的新型種業發展體系。

  與會專家提出,要通過把現代種業建設納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種業的重要位置,給予政策、項目和資金支持。要重點推進種業科技發展創新,瞄準需求側和消費側結構性變化,實現品種的功能性和適應性。科技研發實力強的企業可以積極并購重組,將自身的先進經驗更廣地推向行業,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跨國種企,利用“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堅決“走出去”,搶占國際市場份額。同時,企業必須做好品種保護和管理體制改革,確保創新成果能夠長久穩定地推廣下去。

  爭當供給側改革的先行者

  回顧中國種業的發展歷程,每一個歷史階段,種業都是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種業的改革、創新、發展都走在時代的前列。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局長張延秋說:“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種業必須不辱使命,爭當先行者。”

  中央提出要穩中求進,就是要穩定糧食生產能力,要實現“穩糧于地”“穩糧于技”,在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基礎上,育種更應該為高產提供保障,同時還要在抗病、廣適、適宜機械化等方面下功夫,在高產的同時實現穩產,確保糧食安全。而在我國農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品種的選育必須突出“綠色”元素,在確保產量指標不大幅降低的前提下,鼓勵科研單位多選育節水節肥的高效品種,提高我國種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與會專家表示,未來,種業的發展必將更加貼合市場,一方面,品種研發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從單一的主糧品種向復合型優質專用品種邁進,選育高產、高蛋白品種,經濟作物、飼用作物、特色作物將成為品種選育的重點,從而實現種業更好地與產業鏈銜接,形成種業發展的新格局。另一方面,市場管理要能更加適應市場規律,本著“放管服”的原則,少設路障,多設路標,把品種的決定權交給企業,選擇權交給市場,充分挖掘“小作物”中蘊含著的“大市場”“大商機”。

  探索種業由“大”變“強”的路徑

  種業如何由大變強?許多省份開展了實踐。江蘇省農委主任吳沛良介紹了江蘇在這一方面的舉措。江蘇是一個經濟大省,也是一個農業大省,江蘇種業的發展卓有成效,但在農業供給側改革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增產不增收,優質不高效,種業距離農業轉型升級的目標還有一定空間。“江蘇省提出要實現從種業大省向種業強省轉變,由‘大’變‘強’,不是一兩個指標的提高,而是總體能力的提升。”吳沛良表示。

  為此,江蘇省著力做好“兩個支撐、三項改革、四個提升”。種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扶持,江蘇省結合省內發展實際,制定了一批扶持種業發展的政策意見,并落實專項資金,用政策和投資支撐起現代種業發展框架。在科研體制、人才和科技成果權益、品種審定制度方面,加快制度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通過一系列措施,提升江蘇種業的企業競爭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公眾保障能力和市場監管能力。

  目前,江蘇種業的市場格局進一步明晰,種企數量由300多家減少到100多家,“小而散”的局面在逐步改善。今年,江蘇省又投資一億元,擴大南繁基地規模,并全部實現高標準農田、遠程監控,推進育種基地現代化建設。在江北新區,一座投資5億元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創新園得到批復,種業科研創新有了“大本營”。

  金融和互聯網助力種業創新

  在新的發展階段中,種業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就種論種”,而是吸納了更多的市場元素。金融和互聯網,一個是種業的“入口”,為種業的發展提供資本動力,另一個是“出口”,讓好品種能夠得到更廣的傳播。

  作為由財政部會同農業部、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中化集團公司共同發起成立的國內第一支具有政府背景、市場化運作的種業基金,現代種業發展基金自成立以來,已經累計完成投資決策項目23個,投資規模12.78億元,社會效益逐步顯現。據現代種業基金總經理劉軍介紹,現代種業發展基金今后將堅持產業整合,支持企業兼并重組,重點關注農業生產“轉方式、調結構”所需的非主要農作物種企的發展,為種業供給側改革提供充足動力。

  有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農村網民人數已達到2.13億,怎樣將數量如此龐大的農村網民匯集起來,讓農民在種植全環節更好地享受到互聯網服務?“愛種網的思路是以‘種業+互聯網’為根基,構建起包含化肥、農藥、貸款在內的農業大數據平臺,為農戶、種子企業和流通渠道服務。”愛種網CEO王偉文在發言時說。2016年,愛種網的上線企業達到229家,平臺交易額突破10.5億元,互聯網對于種業發展的助推作用充分顯現。未來,愛種網將在農作物保險領域進一步探索,為農民增收更好地提供保障。

鄂公網安備 42011102003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