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EMBA班的授課中,經常有總裁班的學員問:房地產受到打壓后,中國還會出現像房地產那樣“暴利”的行業嗎?
回答是:任何行業都有“暴利”的機會,但任何行業都不可能永遠“暴利”!
所謂的“暴利”是相對而言的,它是每一個行業從市場培育期走向成熟期的必然階段,當年的家用電器、BB機、手機、電腦等行業同樣如此。房地產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它與百姓生活的關聯度和對民生影響的重要程度所導致的。
1980年以前,中國并沒有房地產行業。當年人們對“房地產”的認知,如同現在人們對未來中國可能出現的“農業地產”的認知度一樣陌生。“農業地產”這個名詞是我杜撰的,它的定義并不準確。
所謂“農業地產”,是指中國很有可能會在未來的5-10年內,出現以租賃農村土地,或建立有機農業生產基地為主要業務的新興產業。這個產業將在“土地流轉”、“城鎮化建設”和“農民進城”等一系列的宏觀政策和鼓勵措施下快速形成。
第一,大量流轉出來的農村土地,將在地方政府的干預和規劃下,有償租賃給相關財團、機構,并通過收取大規模流轉出來的土地租金獲得長期、穩定的地方財政收入。第二,租賃土地的財團、機構,在租賃的土地上經營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從事農產品供應鏈控制或現代農業規模化生產,從而獲取利潤。第三,從事土地租賃中介業務的“土地買辦”獲得相應的勞務費用。第四,廣大農民將通過出讓土地使用權而獲得數額相當的一次性現金補償,此后再通過出賣剩余勞動力成為“職業農民”。
以上推論并非空穴來風,本人認為促使“農業地產”業形成的理由如下:
一、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升值,無論利害關系誰是誰非,它最終導致的結果必然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之一的外貿出口損失慘重。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轉變發展方向、改變發展思路”已明確說明以加工外貿為主的宏觀發展方向的危機和風險性。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另兩駕馬車中,唯一堅挺的是“內需”市場。而拉動內需的“重要支柱”產業是“房地產”和“汽車制造業”,顯然依靠單一的“私家車”是無法長久拉動GDP增長的。
二、房地產業的風聲鶴唳絕不僅僅是部分城市“房價過高”的問題。平均占地方政府財政收入79%(中央電視臺語)的“土地財政”現象不可能長久持續,“城市化”的腳步也將隨著城市擴張的“地皮極限”而無法長久供應政府的財政需求。相反,農村土地則是目前地方政府唯一可以長期重復利用的、穩定的,也是最大的財政保障來源。
三、2008年底中央提出的“土地流轉”,以及關于農村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將農村“剩余”的勞動力和“閑置”土地集中利用。最佳“集中利用”農村土地的辦法只有一個:租賃。
四、大量如“聯想”這樣的國內知名公司已悄悄地把資金向農村轉移,它們的目的當然不可能是簡單地去“種水稻”。
筆者認為:“商機”已經顯現:未來的中國“首富”必將在“農業地產”行業的名單中產生,請拭目以待。